国产橡胶机械为何难获轮胎业认可
2017年以来,全球轮胎及非轮胎行业逐渐走出下降通道,对橡胶机械需求增加,这使中国橡胶机械行业面临发展机遇。
但同时,中国橡胶机械行业若要持续向好,则必须要转型升级,解决自身质量和品牌方面不平衡、不充分发展问题。
这是日前召开的2017年橡胶机械年会上得出的结论。
下游行业提出新要求
中国化工装备协会橡胶机械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洪波表示,近3年来,随着中国轮胎等橡胶制品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,对橡胶机械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这些要求突出表现在三方面:一是质量要求高,二是智能化程度要求高,三是节能环保要求高。
同时,下游行业的需求特点也有所变化,体现在国外项目多、非轮胎橡胶制品项目多、需求批量小。
张洪波认为,这对橡机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
中国橡胶机械行业已经走出了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下游需求的阶段,面对机遇,必须转型升级,提升产品质量、稳定产品品质、叫响产品品牌,才能在国际市场与国际知名橡机企业“争金夺银”。
“质量和品牌成为中国橡机行业目前的聚焦点,也是中国橡机行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。”
近年来,中国橡胶机械进口出现大幅反弹,同时国外品牌橡机企业在中国也得到较快发展。
如日本三菱重工常州工厂硫化机产能超过300台,日本神户制钢在中国每年销售几十台密炼机,荷兰VMI在中国每年销售50-60台成型机。
“为什么国内企业青睐外资品牌,国内橡机企业怎么了?”
张洪波认为,中国轮胎行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已经全面提高,为了保证产品质量,对橡机的要求更高,选用进口设备理所应当。虽然国外的设备比较贵,但稳定性高,生产的产品质量更好。
表面上看,近年来,国产设备有创新、有发展,但是产品质量尤其是在标准化和稳定性方面并没有太大提高,有些设备甚至还落后了。
“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,质量与品牌又是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的关系。没有好的质量和品牌,中国橡机产品就很难被跨国轮胎公司认可,进行国际化经营就成为一句空话。”张洪波说。
转型升级很必要
据张洪波介绍,中国一些橡机企业把质量、品牌提升作为当务之急,出现了许多亮点,值得相互借鉴。
比如,桂林中昊力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注重产品细节,把国内外高端客户的要求纳入产品规范,普及到每一个产品中。
今年前8个月,该公司与客户新签19条裁断生产线,其中12条生产线出口,产品供不应求,成为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之一。
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被认定为国家第一批“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”后,突出品牌组合战略,着力构建品牌创建体系,不断深化品牌内涵。
他们在海外市场大力宣传“TST”商标,逐步培育和形成了具有赛象特色的橡机产品和服务品牌。
桂林橡胶机械有限公司在克劳斯玛菲公司专家的指导下,将德国“工匠”精神和日本“6S”相结合,在设计、组装等多方面进行优化,在品质提升、加工优化等方面跨上了新台阶。
软控股份在传统的高质量、高效率、高稳定性和可维护性上创新,融入“智能”及“集成”创新,打造世界级品牌,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橡胶机械制造商。
联系我们
Consulting service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
022-86850116